公司新闻
杏彩体育平台app人工智能十问
2024-12-05 03:43:18来源:杏彩体育官网app 作者:杏彩体育官网登录入口浏览:22
国产大模型能弯道超车吗?AI的发展趋势是什么?人工智能“+”什么?大模型如何赋能企业?未来不再需要程序员了?如何保证AI是安全的?
伴随着ChatGPT、Sora、Figure01不断引发全球关注,人工智能(AI)的惊人迭代速度不断扩展着人们的想象空间。
2024年3月,“人工智能+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报告提出,深化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,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,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。
问题随之而来,国产大模型能弯道超车吗?人工智能“+”什么?大模型如何改造传统硬件?如何赋能企业?如何保证AI是安全的?
近期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《对话》栏目录制了一期节目《AI+大猜想》。四位企业家——360董事长周鸿祎、国产大模型独角兽智谱AI CEO(首席执行官)张鹏、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九光智能创始人徐志根、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,以及三位财经媒体代表——《财经》杂志副主编朱弢、《华夏时报》执行总编辑张志伟、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副总编辑何伊凡,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、商业化路径以及安全等线日在央视财经频道《对话》栏目播出,本文撷取了节目要点。
周鸿祎:2023年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搞大模型,在大模型上希望能达到一定的效果。但是2024年所有人都在问,大模型究竟为我的企业、为我个人解决什么问题,所以我觉得2024年应该是场景之年。所以我的理解,“人工智能+”不是孤立地去搞大模型,而是把大模型现在的成果和各个行业——特别是传统行业、传统企业的各个业务场景能够相结合,使得大模型能够真正对产业数字化起到一个推动作用。
我自己也身体力行地把360所有的产品重塑一遍。因为看美国的同行微软也好、Salesforce也好、adobe也好,大家并没有用大模型去做一个新产品,而是把已有的业务、流程,看看在哪些环节能进行赋能。
我最近做了两件事,一是把传统的搜索用大模型给彻底改造了;二是把原来360的浏览器整个重塑了一遍。
张鹏:智谱AI就是做大模型的,专注于大模型底层和通用技术。我们最近也把产品经过很多次迭代。现在,我们跟国际顶尖的,像GPT4这样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了。同样也可以帮助大家去解决工作、学习、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。
李楚源:“人工智能+”在我们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很多应用。中药从种植开始,要跟人工智能结合,要跟数字经济结合。药材可追溯性的要求必须用这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手段,才能知道这药材的地道性和质量,才可以溯源。另外,药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也需要用到智能化的设备,这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。比如,我们一个药材品种使用智能化设备后,产能提高了149%,效率提高了289%。
徐志根:九光智能是做人形机器人的。我非常认同一个观点,就是AI技术和大模型把机器人,特别是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向上提了很高的一个高度,使得智能机器人未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可能。我们现在是在研发阶段,今年5月我们的机器本体就可以做出来了。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在智能化上往前走。未来人形机器人一定会接入各种大模型,成为各种智能交互的平台。
张鹏:Sora确实令人惊艳,但我们仔细研究了它的技术报告之后,发现它并没有从外界看起来的那么新奇。Sora运用到的仍是已有的技术,只不过OpenAI把这些技术综合起来,从工程上进行了优化,做到了之前其他人没有做到的程度。其实2021年底、2022年初的时候,我们也做过类似的视频生成工作。这种视频生成的原理非常简单,就是把视频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关键帧,继而分层,即递归式地生成关键帧,然后把这些关键帧连续起来,于是生成了视频。当时我们大概能做10秒钟以内的连续视频,并且视频能够很好地保持画面一致性,不出现非常违反常识或者物理定律的场景。现在和Sora比起来,虽然显得比较原始,但本质上很多原理是相通的。
国产大模型能否做到Sora这种水平,是一个资源和时间的问题。我不敢去预测具体需要多长时间,但应该不需要太久。
周鸿祎:ChatGPT出来的时候,我就说它的原理虽然很简单,但是从0到1的创新是最难的。OpenAI了不起的地方在于,它找到了一个方向并工程化,给大家证明了这条路是走得通的。Sora出来之后,我也听到很多专家说这没啥了不起的。但是,不要说中国公司,就连美国公司,短期内我也没有看到谁有能力预言,在多长时间能拿出一个类似的东西。
很多人光看到Sora出来后,做短视频的效率提高。这仅仅是它的一个小功能。我们还应看到两件事:
第一,Sora对于具身智能、自动驾驶技术会带来质变。自动驾驶现在之所以不能实现真正的全自动,是因为自动驾驶在感知层面,无论用激光雷达还是用摄像头,仅仅停留于看到了什么。但是真人驾驶汽车的时候,当你看到东西,脑子会闪过很多念头,这能撞吗?撞上去会怎么样?我绕过去会怎么样?所以,只有当机器对物理世界的观察具有Sora这种能力,并能实时反应,自动驾驶才能获得突破。
第二,不到一年的时间,从ChatGPT进化到Sora,意味着通用人工智能(AGI)的进步速度加快了。原来我们觉得AGI可能还需要10年到20年,但如果按照过去一年的发展速度,实现AGI大概还有3年至5年。
周鸿祎:我认为有差距是必然的,知道差距是多大,剩下就是追赶的问题。我现在说话比较谨慎,你说差距大了,别人说你自卑;你说差距小了,别人说你自大。按照刷榜的成绩,国内大模型早就超过GPT4了,但是真正用一用,我觉得国内的大部分都达到,或者超过了GPT3.5的能力,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。
美国真正在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公司,我认为就两家,软件是OpenAI,硬件就是英伟达。大模型的差距比光刻机、芯片的难度要低很多,因为毕竟是软件。但是未来要奔着AGI,也就是通用人工智能去的,这块的挑战就是算力。
但如果把大模型越做越小,走垂直化、产业化、企业化、场景化的道路,可能不需要万亿、千亿的参数,只需要百亿的参数,再加一些私有的核心数据加持,在一个垂直单元上是可以超过GPT4的。
这对算力的要求就降到很低,可能有十张消费级显卡在一个场景就能用起来,这非常适合我们国家,这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一个场景。我们有这么多的工业门类,国家这么重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,如果中国企业都用上了这种小规模的大模型,在自己的场景上让大模型跟业务相结合,意义不亚于我们在超级AGI上追上国外。
张鹏:人工智能学科诞生到现在,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,发展速度逐渐加快。早期相对慢一些,到了最近十几年急剧地加快,尤其近几年突飞猛进。未来的发展速度会呈指数级抬升。很多人预测人工智能后面会缓下来,就像技术成熟曲线一样,到达一个顶峰。其实,目前技术虽然已经非常快速成长,但AGI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,每一个问题的突破都有可能带来一个飞跃式的发展。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摸到这个天花板在哪儿。
周鸿祎:2023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,过了大模型这个拐点,进入到指数级的发展。最理想的发展曲线是持续往上走,实现通用人工智能。但有两种因素可能会导致发展意外坠落:一个是“安全”,如果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不能解决安全问题,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大量的问题,比如虚假视频欺诈;另一个是“能源”,如果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不解决大模型带来的能源大量消耗的问题,大模型的发展走不下去。
李楚源:人工智能发展会呈现波浪上升的状态,有积累的过程,也有停滞的过程。可能技术上升到一定程度,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,假如这些因素不解决,技术发展就变得比较平缓了。一旦这些因素解决,又将继续往上升。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要解决法规配套问题,政府也要积极推动,出台扶持政策。
徐志根:在过去70年,我们还是在山脚下一直爬,我相信我们已经在爬非常陡的坡了,而且前景应该是非常好的,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很多热情度都上来了,包括投资和参与研究的公司也非常多,我相信会冲得很高。接下来会进入平静期,甚至通过优胜劣汰,淘汰一批,后面参与者就会比较稳定。
同时在应用规模上,我相信人工智能会赋能给各行各业,比如说赋能给机器人,接下来会进入一个比较高的增长期。
张鹏:大模型本身的原理大家已经基本上都接受了,达成一致,这是我们通向AGI的一个有效路径。但中间还有很多可改良和可改进的地方,每一次的改进都可以导致技术本身再往前推进。
周鸿祎:我在硅谷跟人谈,有些VC认为大模型有点像1982年的电脑,或者说像1995年的互联网。我感觉这种估计保守了,现在一天的进步都等于过去大概一年的成果。我觉得大模型能不能发展,取决于能不能找到好的应用。所以,我觉得大模型应该大概在早期阶段。
李楚源:现在处在第一个阶段,大家都重视了,大家都想用,但是现在处于一个不太平衡,还有一些法规制度不太完善的阶段。之后的阶段,要解决法规跟人工智能的一些配套问题,这有利于发展。
张鹏:大模型运行消耗大量功率和能源,太小的设备承载不了,而且太小的设备功能受限,能做的事情有限。汽车现在已发展到一定程度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,电气化的程度、普及率等,都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。因此,把大模型的能力赋能到汽车上去,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。
周鸿祎:大模型与终端结合,得看终端有多大的需求,是不是刚需,有没有痛点。比如,没有大模型,机器人根本就玩不转;汽车智能座舱的交互功能,以及自动驾驶,也都需要智能升级。汽车只不过是四个轮子的机器人,是最迫切需要大模型上端侧的终端。另一个看好的“人工智能+硬件”是手机。手机已经变体的一部分,像人的一个新器官,如果再去创造其他硬件我觉得都违背人性。因为人就不喜欢多带东西,带个手机,连车钥匙都不想拿;有手机支付了,连钱包都不想拿。苹果头显最大的问题不是功能问题,而是能戴多长时间的问题。所以,AI和手机的结合,我认为是最能产生化学反应的。
李楚源:看好机器人。机器人不但能够代替人,还可以做很多人做不了的事。比如在医疗领域,医生做手术可能还不够精准,而操纵机器人来做手术,可以更精准、更高效。
徐志根:人形机器人有人工智能加持之后,一定会加速进入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。智能机器人可能像我们的助手一样,把日常事务照顾起来。
何伊凡:汽车和人工智能结合富有前景。首先在场景的复杂性上,汽车每天都在路上跑,场景足够复杂;其次在数据的丰富性上,汽车能够获得的数据量非常庞大;最后从硬件的算力基础来说,汽车场景能够作为理想的载体,克服终端算力不足问题。
朱弢:汽车应该是最早能适配大模型的终端,它的场景足够丰富,实实在在已经有那么多用户,也有现实有需求。机器人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场景,大模型加持之后,相当于机器人有了“大脑”,可以自主决策判断。
张志伟:智能家电与大模型的结合需求可能没那么大,但智能音箱和大模型结合可以提升语音对话交互能力,应该比较容易实现,越容易实现的功能越容易商业化。
周鸿祎:今天的智能手机,跟大模型一比,只是智能手机1.0。如果大模型通过“云+端”两种方式加持手机,就能变成智能手机2.0。真正的智能手机出来了,Siri就不再是“人工智障”,有可能变成一个友好的助手。“AI+手机”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,今天很难去回答。但我认为,要找到合适的场景,不断尝试。比如,最能想到的一种是手机真正变成个人助理,有了规划执行能力,只要用户把目的告诉它,手机自动调用App,把活都给干了,最后只告诉你一个结果。如果手机智能程度真走到这一步,App就变成了手机的插件,可能以后App的概念也会随之变化。
张鹏:手机离人最。
杏彩体育平台app